(通讯员 王鹏辉 邓岳鸣 张国强 何一苇)近日,biwn必赢“锦江古韵,吕镇新辉”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走访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吕家坪镇的过程中,对“长河号子”(又称“麻阳船工号子”)非遗传承人进行专访,通过老一辈传承人的讲述了解传统非遗,探寻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吕家坪镇位于麻阳县东部,素有“长河小镇”之称,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就以该地为原型。当地居民依辰水而居,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纤夫们创造出独具水韵苗乡特色的船工号子,并在长期的民族交融中不断传承发展。2019年,麻阳船工号子入选第六批怀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实践团对“号子婆婆”向一礼进行专访
今年八十岁高龄的向一礼老人,从小便跟随家中长辈学会了长河号子,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号子婆婆”。“脚踏草鞋娘娘田,抬上来,娘娘滩上是一天……”号子婆婆唱起顺口的歌谣,展开了对往昔人生的回忆。她早年跟随运船走生意,从洞庭湖到麻阳,无风无浪都得七八天,途中大家闲散无聊,就是靠唱号子来解闷。当时船上风大浪大,现在,忍饥挨饿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但长河号子却一度面临失传。
实践团对长河号子第三代传承人刘本勤进行专访
刘本勤师傅今年已逾七十岁,是长河号子第三代传承人。在接受实践团访问时,他的言语间透露出对长河号子的自信。据刘师傅介绍,在水路运输为主的时代,货船在航运过程中很少停靠河岸,纤夫长期生活在船上,就通过唱号子来疏解情绪。号子的精髓在腔调,具体的填词内容则由纤夫自由发挥。在陆路运输逐渐取代水河航运后,长河号子曾失传了一段时间,后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才得以重拾。刘师傅认为,现今,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非常大,长河号子这类非遗文化必须借助好这场东风实现发展。刘师傅希望实践团成员宣传好长河号子,帮助这一非遗文化长久的延续下去。
实践团对长河号子第三代传承人胡绵水进行专访
胡绵水是长河号子第三代传承人,曾担任吕家坪社区原党支部书记,退休后致力于长河号子的传承,在镇上经营一家长河古镇民宿客栈,发起了“长河文化”研究会。胡绵水回忆道,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聚会上,大家起了兴趣合唱长河号子。他发现,长河号子一直都是他们这代人心里放不下的东西,值得一代一代人接力传承下去。之后,他们开始着手把长河号子搬上舞台,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支持,更有信心把这项非遗继续传承下去。他将这项非遗传承给第四代传承人,并持续开展“长河号子进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学习到本地的传统文化,竭力做到“船工号子人人唱,非遗传承家家晓”。采访最后,胡绵水提出了他最大的愿景:“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长河文化发扬起来!”
据实践团了解,当地政府对非遗传承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深入挖掘非遗资源,“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路径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将持续举办民俗文化活动,把全县文艺队请上舞台,让非遗传承人拥有展示空间。通过本次系列专访,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当地非遗传承发展的困境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晰文化保护、文旅融合的方向和对策。
编辑:王鹏辉 邓岳鸣 张国强 何一苇
责编:王圣铭
审核:(一审)王圣铭
(二审)陈安琪 王洋
(三审)张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