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一洵,biwn必赢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曾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一等奖,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银奖,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项,连续三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曾导演制作2021 年biwn必赢招生宣传片《传媒之子》,校企共建大创项目中制作的纪录片《风筝线》、公益广告《向阳而生》、《毒白》在中央司法部展播,《猜猜他们是谁》于110警察节在中国长安网平台展播。现已保研至暨南大学广播电视专业。
(通讯员周远鑫 任妮杭)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来处与去处皆为虚妄,沿途的风景却是我们存在的证明。那些似有若无的背影、瘦落僻静的街道、灯红酒绿的城市霓虹、行人与车水马龙,在一阵阵电子音中,定格成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往日的温馨与伤痛,都藏进这一幕幕画面里。影像是唯一能让时间停留的方式,每一次观影,便是一次时光回溯。这就是影像的独特魅力。“影像就是我表达欲的出口。”张一洵借此,眼观世界,耳听万象。
【剪映之间,光影定格】
张一洵与影视编导的故事,初看时仿佛是一场灵光乍现。高中时,她是一名物理竞赛生,乍听之下与编导专业似乎“八竿子打不着”。高三时,她看了许多科普纪录片,并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产生了极大兴趣。十二月份高考报名前的几个星期,她下定决心参加艺考,报考编导专业。花了四个星期背完书,她便这样“任性”地走上考场,最终在这场与热爱的极限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进入我校的编导专业学习。张一洵谈到自己对影像视听语言的理解,“对我来说,视觉上的语言是浪漫且极具普适性的。文字语言尚需要基本的阅读能力作为门槛,但视听语言不同,只需要你有一双眼和一颗敏感的心,它便会对你有所触动。”
“我对影视编导的学习,是以剪辑学习为入口,进而多方面发展的。”张一洵如此说道。大一时,她是一个相对内向的人,相较于大多数编导专业同学的热情与健谈,她常常显得有些“社恐”。“不如就先学一些技术。”当时的她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尚不太清晰,但她首先学会了适应一个人做事。Ps、Pr、Ae、达芬奇,她翻来覆去地阅读了无数教程,学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看着图像呈现在屏幕里,点击一个简单的操作键,它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成长,便是她在孤独与静默中所做的最好的游戏。掌握了合格的技术能力后,大一下张一洵便开始尝试参加大广赛,取得了省级奖项和国家优秀奖,这对大一的同学来说是十分可观的开门红。
大二时,由于专业技术能力出色,张一洵被推荐加入学院至美工作室。自此,她在认真学习编导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投身实践,参与各类竞赛。创作的灵感与热情像关不住的飞鸟,扑棱扑棱翻飞起来。专业学习方面,她在保证课堂知识消化的同时,也常常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加餐”。她喜欢漫无目的地翻阅影视、摄影类书籍,读到触动之处,仿佛能感到书中前辈们穿越时空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目光放到校园之外,张一洵还会关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青年学者论坛、HAF 等学术讲座,参与京师导演工作坊,以察大方之言,照个人之见。实践方面,她以兴趣为导向,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影像作品。三年来,张一洵剪辑过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影视广告、 mv等,作品的形式和风格可谓千变万化。她凭借这些作品,斩获大广赛全国一等奖、学院奖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项, 2021 年,由她负责为中国司法部拍摄的公益广告《向阳而生》获得广泛好评。
成功之外,也不乏压力爆棚的瞬间。张一洵回忆起biwn必赢招生宣传片《传媒之子》的拍摄,那是她第一次担任大型拍摄项目的负责人,“我其实是很怕指挥别人的,把握不好尊重他人想法和领导指挥工作的度”。拍摄的第一天,她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焦虑中的她接到了前辈学长的电话:“导演应当是一个片场的‘王者’。”直到现在,她还常常能想起那个电话,那让她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与预期效果,并激励她慢慢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导演。
张一洵认为,作为传媒人,一定要保持对周遭环境与人类情感的敏感。如此想来,她与编导的缘分,也许正是在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对世界的体察与关怀之间联结起来的,这便注定了她要表达,而非缄默。
【随心而行,广涉未知】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标准玩家遵守游戏规则,自定义玩家却自有一套玩法。张一洵便是如此,只要秉着自己的信条,便不会迷路,而是四海为家,随性而行。
在专业领域大量实践之后,张一洵也大胆尝试了自己未曾涉足的科研与学生工作。她担任了2021级学生军训期间的辅导员助理,去引导新闻传播大类的新同学适应专业学习,将自己曾经从师长处获得的力量传递下去。她和同学精诚合作,申报了大创项目,最终获得湖南团省委、校级等立项。
尽管大二就作为第一作者获得了大广赛全国一等奖,“破纪录”成为一名在大二即获得竞赛保研资格的学生,她也并未躺平,继续努力,精益求精,最终取得综合排名班级第二的好成绩。关于保研,张一洵认为这是一个结果,而并非目的,大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珍惜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去找到自己真正想做并从中获得意义的事物。
保研夏令营期间,张一洵曾参加其中一个理想院校的剪辑技术专业的面试。导师问了她一个“深入灵魂”的问题,“你觉得剪辑艺术和剪辑技术孰更重要?”,这将关系到整场面试的结果。张一洵诚实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几乎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我是真的热爱剪辑,因此我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我自己。”张一洵认为,做一个导演,去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在从事你所热爱的事业,并为之付出努力。无论快慢,无论哪条路,只要有着这样的赤诚,有生之年也能殊途同归。
在学习和专业上,张一洵是一个精益求精的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中,她却随性洒脱。
空闲的时候,张一洵很少强制自己学习,而是留给自己许多的放空时间。从大二开始,她一直在坚持长跑,基本可以保持每两天跑十公里的程度。“这和剪辑一样,是一个‘磨’人的过程。”这是对人的耐力、心态的一种磨练。在奔跑的过程中,让自己放松地去感受空间、光线与白噪音,恍惚之间人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是一种幽微的禅意。她还会留给自己一些“乱逛”的时间,从五一广场逛到火车站,浪漫浪漫,无非就是这样浪费时间慢慢走路。这些被浪费掉的时间,往往是沉淀与积累的时刻,无论是知识或是人生体验,就在这样无关紧要的日子里慢慢酝酿起来,等待着未来某个电光火石间的绽放。